初中部举行“6+1”高效课堂示范研讨活动

所属分类: 新闻资讯

发布时间: 2024-11-09

概要: 11月5日上午,应城华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开展“6+1”高效课堂模式示范研讨会。

“6+1”高效课堂

示范研讨


· 初中部 ·






为推动教育教学创新,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,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,11月5日上午,我校初中部于华茂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开展“6+1”高效课堂示范研讨活动。




· 总校校长尹进军讲话 ·




尹校长强调,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,而高效课堂的转变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。他提出,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广“6+1”高效课堂模式,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,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。这同时也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,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。



黎双琴老师:《观沧海》

导:

“导”分为“导入”和“导学”两个环节。黎双琴老师先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再用具体的教学任务或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。



思:

“思”即研读深思。此环节要求学生充分感知课题,形成各自不同的疑问,并自主探究课题,明确已知、思索未知,让学生对课题全面接触、渗透,形成初步感知。

看完课本后,再发导学提纲。学生可通过自学便能轻松完成导学提纲中“了解感知”部分的基础题目。在“思”这一环节,张老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情况,确保每一个学生精力集中,紧张、高效的开展自学。

议:

课程的第三个环节“议”是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。讨论的内容包括导学提纲中“深入学习”部分的题目和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、焦点问题。小组交流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,也可以汲取组员的智慧,这种学习方式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更高效。

展:

此环节是把小组讨论扩大到全班讨论,思想的碰撞进一步升级,思维进一步开发和发散。

“展”分自由展和预设展。自由展由学生自行展示之前产生的疑难问题、焦点问题,预设展展示的是老师在导学提纲“深入学习”中预设的问题,也是在议环节讨论的问题。不管自由展还是预设展,都采用抢答的方式,学生们不需要举手,自行站立抢答。抢答时以“我提问、我回答、我表述、我质疑、我补充”等字眼开头,保证课堂秩序活而不乱。

评:

评,以前面的思、议、展的内容为载体或者为例题,来提炼本课题的重要知识,辨析混淆点、易错点,升华情感价值观等,还有就是归纳学习本课题的方法和步骤。

新高考、新中考越来越注重考察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。学生经过了解感知、深入学习、激情展示、教师点评后,逐步从量变到质变,真正做到“迁移运用”。教师在评述完后会专门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整理笔记,让学生用能唤起自己回忆的图形、符号,或者关键词在脑海中巩固所学、构建知识体系,避免学生因整理笔记而使思、议、展的时间不够充分。


检:

检测反馈,课堂验收。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,题目也不宜太难,老师可以让基础薄弱或者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答,检验本节课的课堂效果。


初中部校长助理兼教务办主任吴文主持活动


吴文老师具体指导推进初中部“6+1”高效课堂的实施。她主持了当天的研讨活动,并做了点评和总结。

在会议中,老师们踊跃发言,以本节课为契机,对“6+1”高效课堂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,对其他老师也起到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。



“6+1”高效课堂,导是开端,思是基础感知,议是组内合作学习,展是班内合作学习并展示,评在思议展基础上评述、归纳、提升,检是检测,亦是结尾。“6+1”的环节是动态的,对师生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。6+1”高效课堂相比之前旧有的课堂模式更合理、更高效,学生学习的参与度、深度更高。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,环环相扣,层层递进,相辅相成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相比传统课堂直接告知学生再模仿的方式,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,变模仿为探究,对课题更理解,印象更深刻,学习也更加高效。


 编辑|许颖

审核|吴文 张丹 

关键词: 初中部举行“6+1”高效课堂示范研讨活动

相关资讯

公告

校园风光

教学教研

新闻资讯